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家教之窗

成也择校 败也择校 择校生为何没有考出好成绩(2)

发布日期:2015-12-18   阅读次数:

   物极必反,正是千古不易的真理。择校本身没有什么错,错只错在太迷信“名校”,而忽视了更为根本的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要知道,学习是一项自主性极强的活动,而教育的本质,在我看来,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要求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不断发掘、刺激学生的自主性,不断激发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与热情,这才是“师道之本”。离开了这一点,离开了学生本人的主观能动性,再优秀的老师也只能“对牛弹琴”。
   在这里,我无意为名师或名校开脱,但在一味追逐名校的过程中,教育和学习自主性的丧失,应该足以引起我们的关注。
   早些年我上高中的时候,有“快班”“慢班”之说,事实上,名校有“快班”的特点,就是比别人教(学)得更快更多。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这一问题,但无法解决“提供更均等的教育”的问题,它长于“锦上添花”,却拙于“雪中送炭”。
   不少择校生跟不上“名校”节奏,即使他们在普通高中成绩并不差,但在“人才济济”的新环境里,他们的成绩和跟上学习进度的能力都要相对落后,其自信心、学习的成就感和学习的乐趣无疑都要因此大打折扣。这样,反倒不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学习成绩的提高。
   可以肯定,普通高中的“冷门胜出”,正得益于孩子的自信力没有受伤,得益于他们受到老师更仔细、更均等的关爱。并不是说名校名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前面说了,一方面人太多,他们想关照也可能关照不过来;另一方面,人可能没有偏心,但绝不会没有偏爱,作为老师,偏爱优秀生是自然而然的,相比之下,择校生在这方面显然占弱势。更何况一些名师名校广招择校生,往往都意在挣钱而非育人。
   高中择校是如此,小学、大学择校又何尝不如此?不论何时何地,不论出于什么目的,培养并保持孩子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热情,都应该是教育的首要责任。至于好成绩,只是它的副产品。  

 

                                        中国青年报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