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研究» 洋思中学研究» 各科学洋思

化学学科学习洋思课堂教学模式

发布日期:2015-10-12   阅读次数:

  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常识型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型、化学实验型、化学计算型、元素化合物知识型、知识综合型、单元检测型和技能方法综合型等不同的课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各有不相同。
  1.常识型
  常识课的教学内容以常识性介绍为主。
  这部分内容尽管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通常是“常识性介绍”,但这部分内容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及高中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由于这部分教学内容难度不大,要求不高,通俗易懂,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自学,所以这部分内容可视为“自读”内容来处理。教学时,可以采用集中自学、集中检测、集中教的“一学一教”的方法。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课堂教学目标。
  常识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要“常识性了解”什么,但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可要求学生当堂识记。
  (2)学生自学的指导。介绍自学的内容,即几个重要的知识点;指导自学的方法,其自学的方法一般是边看课本边理解,对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要求学生记住。
  (3)先学。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了解学生自学的方法是否跟老师指导的一样,并检查学生有没有在课本上重点知识下面画上记号。
  ②适时表扬自学得既认真速度又快的学生,对自学进度较慢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激励。
  ③ 常识课检查学生自学效果的方法,多数是用“自学思考题”中的问题,让学生当面回答。
  (4)后教。
  对学生难理解的或表述不清楚的,要组织学生讨论,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课堂作业。
  常识课的课堂作业,主要是围绕几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进行口头练习,从而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记忆。
  2.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型
  原理或概念课的教学内容以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为主。这些内容,《化学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目标通常是“了解”,即知道“是什么”。一般来说,“原理概念型”课所介绍的内容都有一定的难度。处理这些内容,宜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分块,采用集中自学,分步检测,分步点拨、矫正的“一学几教”和方法。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
  “理或概念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要“了解”什么。因此揭示教学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而且还要学生运用概念解决一些化学问题。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方法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原理或概念比较短或比较简单的,可指导学生抓住概念的关键词;概念比较长或比较复杂的,可指导学生用按意义分段的方法去理解、记忆。
  (3)先学。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要深入学生,通过对关键字、词的理解提问,了解学生对概念或原理的掌握程度。
  ②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时,重点放在学生回忆或理解概念时容易忘掉的字词,更易于暴露他们对概念不理解的地方。
  (4)后教。
  根据上一步获取的信息,围绕对原理或概念的运用进行点评,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的能力。
  (5)完成课堂作业。
  着重练习概念的运用,以强化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注意事项】
  由于这类课型每节课的知识点较多,应灵活地分块检测和讲评。
  3.化学实验型
  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实验为主。这种课型所涉及到的化学基础知识,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通常是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即能分析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够综合运用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而该课型所涉及到的实验基本操作,在新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为“练习”或“初步学会”。
  化学实验直观性强,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因此,实验型课更要重视学生的学。由于化学实验操作错误或药品搞错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造成事故,所以,在实验前要指导学生自学实验内容,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验时努力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并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分析概括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有关的判断,并做好记录。这部分教材比较适宜采用集中自学、分散检测、分散教的“一学几教”的方法。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
  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掌握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练习或初步学会有关的实验操作技能。
  (2)学生实验前的指导。
  简单的实验,可以指导学生边看书边做实验;复杂的实验,可以指导学生先看书,让学生叙述实验原理和步骤,指出有关操作的注意点,然后再进行实验;若是有危险的实验,可以先由教师演示,再由学生去做。
  (3)学生实验。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一定要认真观察其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注意点有没有注意到,并及时纠正,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收集实验数据等,遇到问题要及时指出,并让所有学生都有警示。
  (4)后教。
  针对每一步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点拨、更正;若是步骤错了,则要讨论这一步骤错了会产生什么后果;若有同学操作不规范,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操作的指导。
  (5)完成课堂作业。
  实验型课的作业主要是练习基本操作或对实验得出结论作具体运用。
  【注意事项】
  ①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要认真,以督促学生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看书,并力求从理论上弄清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②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时,首先要检查学生自学后对实验的原理、方法和步骤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自学后还不理解的,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补充、更正。其次要检查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这里要注意分步进行,统一进度,每一步完成后让同学相互检查,每一步中出现的问题都要随时指出,并对其他学生也进行提醒。
  4.化学计算型
  这些内容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通常是最基本的,即能够运用化学概念和原理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在有关化学计算内容的教材中,往往都有少量例题,学生可通过自学例题,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课堂教学时通常可采用“一学一教”的方法。其教学程序为:
  (1)揭示教学目标。
  计算课的教学目标往往是“掌握”。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着重指导学生掌握计算题解题的方法,尤其注意规范解题的格式。
  (3)先学。
  学生认真自学例题,学完后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此时教师要做细致的调查,以了解学生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并对这些错误进行归类。然后,要把典型错误用有色粉笔写在黑板上对应步骤的右边,供讲评用。
  (4)后教。
  针对学生演练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点拨。先由会的学生讲错在哪里,为什么错,怎样更正。讲得不完整或不对的地方,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最后引导更正,并归纳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步骤和要领。
  (5)完成课堂作业。
  着重训练正确计算和规范解题能力。针对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矫正,并归纳出解题的基本步骤。最后,通过当堂完成课堂作业来巩固。
  5.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型的教学内容以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为主。这些内容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一般是“认识”、“知道”。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尽可能多做分组实验,以增强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在教材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多而杂,因此宜采用分散学、分散教的“几学几教”的方法。
  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了解某种单质或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它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法等。
  (2)指导学生自学第一部分,一般为物质的物理性质。
  布置自学内容,明确自学要求,指导自学方法。
  (3)学生自学第一部分并检测第一部分的自学效果。
  了解学生自学这一部分的情况。检测练习题要针对这一部分内容来命题不可涉及下一部分的内容,以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4)教自学第一部分后学生还存在的问题。
  注意学生在回答或板演时用词的准确性,例如:不易溶于水,不能说成难溶于水或不溶于水等。
  (5)指导学生自学第二部分,一般是物质的化学性质。
  指导方法与(2)相同。
  (6)学生自学第二部分并检测第二部分的自学效果。
  方法同(3)。
  (7)教自学第二部分后学生还存在的问题。
  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矫正。另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纳。
……
  最后,完成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的内容要围绕目标来设计,并具有典型性。课堂作业的形式要多样,如判断题可以回答,其他的题型可以笔练。
  6. 知识综合型。
  知识综合课型,主要的教学内容是讨论一类物质的性质。这些内容在《化学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往往是“认识”。知识综合型课所讨论的内容,往往是对已学过的一批具体物质的基础,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物质的性质类比联想,可采取讲座形式,也可组织学生参观、调查,或上网查阅,收集有关资料,让学生从具体物质的特殊性质中逐步概括得到一般的规律或认识。
  由于知识综合课是在学生已学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所以可采用“一学几教”的方法。其教学程序是:
  (1)揭示教学目标。
  知识综合型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掌握”。
  (2)学生自学前的指导。
  着重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一组实验现象,概括出某类物质的某个通性,其它通性也可用类似的方法推出。
  (3)先学。
  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另外,要注意分几个层次检测自学效果。若采用参观、调查等方式时,可先向学生提供有关情景素材或布置有关专题,激发探寻规律的兴趣。
  (4)后教。
  分别针对每次检测暴露出的问题进行点拨、补充、更正;着重帮助归纳这一类物质的通性。若是组织学生参观、调查,要注意引导、培养科学的探究方法,活动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谈体验。
  (5)完成课堂作业。
  着重练习根据通性写出某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学习“碱的通性”时,可以布置“以氢氧化钾为例说明碱的通性”的作业,通过具体练习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
  7.单元检测型
  单元查漏补缺课是一章或几小节学完后的复习课。单元复习的目的是唤醒记忆,弥补缺漏,形成对本单元相关内容的整体认识。单元复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查漏补缺的过程。首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能过“先学”来“查漏”,即学生自己看书,自己完成测查练习,以暴露出本单元各自存在的问题。然后,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后教”来“补缺”,即先组织学生对先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讲述,然后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更正,并总结规律。最后,再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完成一些相关练习,进行强化训练。
  8.技能方法综合型。
  技能方法综合型要将教材中先后出现过的类似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进行综合。它的难点是涉及的知识点多、范围广并且综合性强。因此,一般用三课时为一教学循环:第一课时先由教师列出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查书,自背、自默。遇到有难点的地方可以组织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第二课时,学生独立解答本“块”的达标检测题,教师课后认真批阅,并将产生的错误梳理归类。第三课时,针对暴露的问题讲评。讲评的教学程序为:
  (1)揭示目标。
  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对照课程标准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解题的一般规律。
  (2)让学生自我订正。
  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因粗心而引起的审题不清、计算失误,要及时予以纠正。
  (3)重点评析。
  目的是解决倾向性问题。方法是让学生先讲,讲不到位的地方,老师再补充、更正,要引导学生总结出一般规律。
  (4)完成针对训练。
  例如,在教“气体的制取”时,第一课时,自学课。指导学生自己复习第四单元第三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特别注意气体实验制法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复习,要能够掌握实验室制取这些气体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不会的地方可以讨论。第二课时,练习课。将有关这几种气体制法的问题编制成检测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了解学生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批改练习时做好记录,把错误分类,典型、共性的问题重点评讲,个别问题找学生面谈。第三课时,讲评课。先用5分钟让学生自己订正,解决由于粗心而出错的问题,然后由学生提出有疑问的题号,结合批改时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讲解,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错,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答案,最后归纳出一般方法。
  当然,“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其他一些变式,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