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推荐阅读

课堂竟能这般充满诗意——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孔子游春》课例视频

发布日期:2016-01-14   阅读次数:

课堂实录

一、孔子的“课堂”

圝圝抓住孔子“老师”身份的线索,串织课脉,逐步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于孔子如诗如画的“课堂”。

视频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g1NzQ5MA==&mid=209455962&idx=5&sn=1c303777234cecbf4b8b7ba866c50b52&scene=5&srcid=0105Ah0gjyvwjtepnYenflyc#rd

二、孔子的“课文”

圝圝运用反问、引用、填空练习、联系生活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形象立体感悟孔子的“课文”。

视频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g1NzQ5MA==&mid=209455962&idx=5&sn=1c303777234cecbf4b8b7ba866c50b52&scene=5&srcid=0105Ah0gjyvwjtepnYenflyc#rd

三、孔子的“课题”

圝圝发散思维,拓展课文,诠释如水真君子的品性,引导学生读懂孔子及其学生朴素的理想人生。

视频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g1NzQ5MA==&mid=209455962&idx=5&sn=1c303777234cecbf4b8b7ba866c50b52&scene=5&srcid=0105Ah0gjyvwjtepnYenflyc#rd

课堂评析

一堂课的温度、高度、深度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孔子游春》赏析

有温度:如沐春风的孔老师

上《孔子游春》,习惯的做法少不了介绍孔子,引用论语中的精彩语段。学生还没学课文,老师早已在孩子们心中树起一个崇高的孔圣人的形象。王老师慧眼独具,上课伊始,分别从课文的前中后三个语段中拎出三个句子,一次又一次地确认孔子的身份——老师。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孔子的距离。

老师要给学生上课,得有“课堂、课文、课题”。孔子给学生上课的课堂、课文、课题是什么呢?问题问得很浅,却如点穴一般切中要害。经王老师这么一问,课文重点段,学习重点、难点,如同剥笋一般,立马呈现在师生面前。没有繁枝缛节,没有拖泥带水。更难能可贵的是“接地气”。“课堂、课文、课题”这些通俗的说法,与孩子们的生活紧密相联。

《孔子游春》虽然讲的是2500多年前的历史故事,但经王老师这么一问,仿佛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孩子们身边,孩子们仿佛就置身在这个其乐融融的课堂当中。听王老师上课,你不觉得是在上课。你看,他时而用宽手掌爱抚地推推孩子们过于低垂的额头;时而躬身笑眯眯地奔跑着给孩子们递话筒;每每请学生回答问题,再急再频,也不忘说“你请”。这种氤氲在课堂中温馨的氛围,置身其中,你会感到一种温暖。这种感觉或许就是不可言说的如沐春风的课堂温度。

有高度:匠心独具巧训练

课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王老师深谙此道。他用自己独特的取舍之道掏出《孔子游春》这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事物与联想。分三次对学生进行语言习得训练。让我们看到了他对“语用”认识的深邃。

纵观整堂课,我们真切感受到王老师对“语用能力”匠心独具的训练。上面呈现的是显性的语用训练。在王老师的课堂中,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他对语用能力的柔性、隐性层面的训练。从填空、写话训练到背诵、积累训练,再到文化的渗透、熏陶。都说王老师的课演绎的是“诗意语文”,是走情感路线的。听了他的《孔子游春》,我才真正明白“此情非彼情”。他的课有语文的特质、理性的积淀、生命的关切。他的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皈依。

有深度:旁征博引巧引用

听王老师的课,我们常常会惊叹他的旁征博引、左右逢源。他纵横捭阖、挥洒自如,课一下子就有了厚度、深度。王老师引导学生学习“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这个句子时,抓住“或方或长”引经据典。

为了表达对孔子的景仰,王老师在结课时,巧妙地引入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赞美孔子。让走下神坛的孔子一下子又伟岸起来,并高高地屹立在世人面前。

抓住“或方或长”这样一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词语,王老师竟然旁征博引带出这么多关于水的诗句。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万万想不到的。这需要多深厚的文化积淀啊。这就是文本解读的功力。一只眼睛看到字的表面,一只眼睛看到文字背后的文化张力。并把这种文化张力自然地、水到渠成般地展现出来,这才叫有语文味的课堂啊。“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想必,王老师在备这一课时,真的到了“人课合一”的境界了。就这么一个“或方或长”的处理,就够我们学习一辈子的了。

把万世师表孔子从神坛上请下来,回到杏坛,为的是让孩子们感受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为的是让孩子们走进这有情有趣的孔子课堂。课即将结束时,引入司马迁的名句,又让孩子们知道为什么孔子会被世人称作“万世师表”。旷世奇才的孔子思想之深邃,境界之高远值得我们一辈子去学习,去实践,去求索。

作者:罗树庚(宁波市名师)

文章来源:罗树庚名师工作室博客文章《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孔子游春》赏析》(原文刊登在2014年第6期《小学教学》上。本文有删减。)

编辑:刘博智 卫彦瑾

视频剪辑:程恺伦

感谢王崧舟老师提供帮助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