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推荐阅读

教育体制改革30年后,中国人还关心什么

发布日期:2016-06-04   阅读次数:

父母最关心的教育问题:教师素质

中国父母们最关心的是什么?调查显示,教师素质排在第一位,紧随其后的依次是入园难入园贵、择校问题、城乡教育差距问题、教育费用负担过重、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问题、学生减负、“校官”腐败、教育质量等。

在去年和前年的同题调查中,“教师素质”都保持在第二的位置上,今年则上升到了首位,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父母对教师们的较高期待。对于教师们而言,为人师表不仅是师德修养的关键,也是职业素质的综合反映。什么样的教师行为会违背师德?七成受访者坦言,他们最讨厌的教师行为是:歧视、侮辱、体罚学生。

 重金培训,成效几何

一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与劣,一个地方学生全面素质的高与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程度,这已成为很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那么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何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院主任王烽认为,教师素质首先是“入口”的问题。现在很多地方的教师招聘录用主导权都放在了人事部门,教师招聘考核的某些关键标准并不适合教师职业,教师选择专业性降低,学校和教育部门对于教师的选择缺乏主动权。这样的教师队伍“入口”对教师队伍质量的伤害是很大的。在教师培训方面,王烽建议,关键是要建立起基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校本培训、校本成长机制;将解决教师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与教师本人职业生涯成长相结合,才是教师培训的最佳落脚点。“教师培训必须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先去体会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再接受相应的研讨指导,进而激发自己的灵感,这才是教师素质提高的有效路径。”王烽说,“把教师抽调出来参加各种培训班的形式可以有,但不应成为教师培训的主渠道,因为这并不一定能够和教师的实际工作对接上。”

“现在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提升教师素质的关键是对教师进行培训,这是错误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有些培训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在他看来,应该给予教师更大的自主性,由教师制定针对自己个人的系统的学习方案,自觉自主地充实自己,自觉自主地认识自身价值,改进自己的工作。

好老师,如何当

无论是中国父母最关心的“教师素质”问题,还是政府、学校下大力气进行的“教师培训工程”,对于师者而言,核心指向都是——在中国,如何才能当一名好老师。

专业素养之外,储朝晖认为,对于所有的教师而言,爱心都是最为关键的。

对于如何当一名好老师这个问题,其实感悟最深的还是教师本人。“2014中国新锐教师奖”获奖者魏勇是北京十一学校的历史特级教师,凭借思维缜密、视野广阔的课堂表现,他大受学生欢迎。他驰名历史教育圈,教育圈对他的评价是:他这个“思想导游”,就是有本事用思想点燃课堂,让学生“脑洞大开”。

那么作为成功的一线教师,魏勇有何经验?“我认为一个好老师应该看起来不像一个老师。”魏勇说。他举了读书的例子,“你到一个教师的家里去看,如果他的书架里百分之七八十摆的都是教育学、心理学的书,我可以断定这个老师绝不是一个好老师。”通过读书,魏勇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在他看来,教育学和心理学书籍对于教师固然重要,但其丰富性、复杂性都不够。尤其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大部分都不是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思考,虽然也有道理,却很难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魏勇并不仅仅把自己当成一个历史老师,他对自己的定位是文科老师,他读大量的文学、政治经典,因为无论是政治、历史还是文学,研究的对象都是人和精神。

“其实在教育当中我所碰到的学生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人性的问题。只有对人性有足够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

 

不能忘记的“素质教育”

 公众的期待,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中国的教育改革指明方向。在“2015中国教育小康指数”的调查中,受访者对于教育改革的最大期盼是,“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第一次正式在中央文件中使用,是在21年之前。21年后,“加强素质教育”却仍是公众对于教育改革的最大呼声,确实值得反思。

 (原载《小康》2015年第17期、《教师博览》文摘版2016年1月)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