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打印本页 | 联系我们
小班化 当前位置: 首页» 英语特色» 小班化
英语小班化教学尝试之体会

宋鑫

  2010 年秋季开学,我校大胆地进行了英语课堂模式的改革,对英语教学实行1+1式的课堂结构调整,即打破传统的一个英语老师带两个大班的授课模式,将传统的两个班分成4个小班,也就是说将每个大班分成2个小班进行2人捆绑式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英语课堂学生规模就类似于西方国家学校教育中的小班化模式,人数控制在20-30之间。经过多半学期的教学尝试与探索,我发现这种小班化教学与传统的大班化教学相比,有明显的优势。首先,由于课堂学生人数的缩小,使得老师便于操控课堂,更能够清楚准确地及时掌握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听课状态和质量,学生接受新知识的程度,课堂任务完成的效果以及口笔头表达能力。其次,只有20多学生的小班化规模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可以更加公平有效的实施开展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主人翁地位。第三,人数少的优势给老师监控课堂上学生学习习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学生慢慢地在不知不觉中克制自己的陋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那么,在具有这么多优势的条件下,如何使小班化教学达到其最大价值,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当然这也是我个人在教学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措施。
  设计问题与回答问题时,重视个体,淡化集体。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学生主体观。而表现在课堂上,就是让学生去当主演,发挥其主体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前问题的设计上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针对不同类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同时,在回答问题时减少集体回答的次数,尽量让个体去回答。这样做,虽然降低了课堂集体回答问题时的气氛,失去了表象性的效果,但是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个体的胆识与表达能力。
  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传统的大班化教学无法给予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小班化教学却能做到。可是20多学生中依然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这就给我们老师提出了一个要求——如何让20几个学生都能参与课堂,都有发言权。很简单,人人机会均等,甚至中下生应该有更多的机会,因为在小班化课堂上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
  移交话语权。一节成功而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与学相辅相成,而不是累坏了老师,闲置了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应是导演和解疑者,而不是主演。要在一切可能的条件下,让学生单独说,互相问与答,互相交流与讨论,已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甚至个别优秀的学生也可扮演老师的角色,如此以来,学生不但会积极主动地有自信心地去学习,还会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技能,将自己的潜能最大程度的释放出来。
坚持在第一时间知识与技能的转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先教后学,即课堂上老师先以讲解为主,课后学生再通过大量的作业去学习巩固,这样往往会导致教与学的脱节分离,是低效教学。然而在小班化的课堂教学中,人数的因素则给老师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果教授词汇、句型和常用语,可以当堂让每个学生从听、说、读、写的四个技能方面得以掌握,在课堂的第一时间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坚持当堂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究竟如何,最好的办法就是采取当堂检测。由于人数少,很容易保证课堂检测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老师也可在课后及时了解掌握课堂上的学情,并采取当天个别学生的补救措施,做到堂堂清,天天清。
  坚持鼓励学困生,走兵教兵之路。90后的学生未曾经历过苦难的磨砺,从而导致克服困难的意志不强,缺乏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但其智力发育普遍尚好。他们一旦遇到学习上的阻力,一些学生就容易消极退缩,停滞不前,抑或得过且过,放而弃之。因此,面对遇到这种情况的学生,我们应坚持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信心与斗志,帮助其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当然,让他们身边的优秀生去帮扶,形成一种兵交兵的风气也不失为一种良策。我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实行,也可以在课后开展。
  坚持突发式提问。由于学生客观上存在着学习品质方面的差异,有的学生课堂上注意力容易转移,导致听课质量不高。为了延长其注意力,可对其进行突发式提问,这样做既僻免了批评学生所产生的时间的浪费,又潜移默化地帮助培养这些学生形成长久的注意力,同时也能警示其他同学认真听课,达到一箭双雕之目的。
实行学生课堂表现自行约束评价机制。由于现在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善于张扬个性,尤其是个别学生长期以来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气,将其带入课堂,容易产生影响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东西,如:接老师话茬;不尊重答错问题的同学;同学之间就课堂上某一问题展开超出课堂的争议;个别学生易动所造成的噪音等等。面对此种情况,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轮流对每节课每个同学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影响课堂秩序的学生进行课后及时的引导教育,毕竟小班课堂人数少,易于操作。
  尽管小班化英语教学有其诸多优势,而且我也在努力的从各个方面去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困惑。比如,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想认识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社会大环境和外界有些不良因素诱导,给教育学生增添了不小的阻力;个别学生的家长不作为和无所谓使得家庭学校不能形成合力,无法使学生得到长足发展;学生个体悬殊的差异给教学带来的不便等。但是我相信,随着我们不懈的努力与探索,不遗余力地创新之后,这些问题对教学的阻力将会降到最低点,我们高新中学的小班化教学会拨云见日,其效果必将灼灼生辉。

                                                                  2010年12月15日 

校长办公室029-87083808
书记办公室029-87087878
高中副校长029-87087878
初中副校长029-80783826
德育副校长029-87083926
CopyRight © 2008-20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联系我们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POWERED BY: STUDIO107  (建议采用分辨率大于等于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