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大赛高中文科组许聪(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郁达夫的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赏析故都的秋景,分析特点;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在故都的秋景中寄托的感情。
重点:1.引导学生赏析故都的秋景,分析特点
2.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情感
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状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在故都的秋景中寄托的感情。
课时: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从“秋”的字体演变到古诗词中的“秋”,每个人对“秋”的感悟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故都的秋》,体会郁达夫眼中的秋是怎样的?
二、文本解读
1.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名文,字达夫,出生于浙江富阳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矶》、《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中篇小说《她是一个弱女子》,散文《故都的秋》、《江南旧事》。
2.通读文本,快速回答
A.在郁达夫笔下,北国之“秋”和江南的秋各有什么特点?
北国:清、静、悲凉。
江南:慢、润、淡。
秋尽江南草未凋,青山隐隐水迢迢。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城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个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老舍《济南的秋天》
老舍笔下的秋天活泼、清新、明静。但是郁达夫笔下的秋天是否也是这样呢?
B.“故都的秋”是否等同于“北平的秋”?在这里,是否仅写了北国的秋?
称为“故都”,更带有一种文化底蕴和历史沧桑感,也包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情。除了写北国之秋,还写了南国之秋,这样就形成了对比,更突出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比较分为两种:同类比较,异类比较。
C.“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年了”为何他想起来的却是芦花、柳影这些不起眼的东西?
北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为何不怀念?
街道、商场、大学校园、名胜古迹……
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郁达夫所营造的故都之美在于超越了大都市的喧嚣,更具乡野的宁静和自然的境界,从而体现了他的文化修养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3.合作探究:郁达夫笔下都写了哪些故都秋景?有何特点?
①秋院晨景
破屋、一丝一丝日光、牵牛花的颜色、疏疏落落的秋草、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一鹤排云上)……
特点:清、静、悲凉
技巧:视听、动静、衬托
②秋槐落蕊
高大的槐树,飘落的树叶,扫帚的丝纹(落叶知秋)
特点:细腻、清闲、落寞
技巧:视觉、听觉、触觉
③秋蝉残声
衰弱、残声、啼唱(寒蝉凄切)
特点:萧瑟、悲凉
④秋雨话凉
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列的雨声、一阵冷风(秋窗风雨夕,奇、有味、像样)
都市闲人着装举止、神情声调(落寞、感伤)
特点:清、净、悲凉的秋味
⑤秋树奇观
枣树、淡绿淡黄的颜色,成熟至八九分,清秋佳日
故都秋色
4.师总结:比较老舍《济南的秋天》中的片段,讨论郁达夫选取景物上有什么特点?
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片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先不用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色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皮,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
破屋——沧桑感,才与故都相合。
浓茶——苦,但有回味之甘。
秋草——枯草
青草——显示生命的蓬勃;枯草表现生命的衰败。
槐花
……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郁达夫在竭力追求一种“淡雅”,因为“淡”而“雅”,这种“淡雅”是超越了日常世俗的趣味。“俗”是平民百姓的,缺乏文化熏陶的。雅是比较有文化修养的人才有的,因此“淡雅”中往往含着“高雅”的意味,而郁达夫所追求的便是这种文化水平较高人士的“雅趣”。
雅趣的特点是,不像俗趣那样偏重于外在的色彩和形状,而侧重于内在的意味,要欣赏出这种雅趣来,就得有一份超越世俗的、恬淡的心情。
凡是属于生命的景象都有感悟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蓬勃,自然可以激起内心欢愉的体验,直面生命的衰败的感觉,启示人们去沉思生命的周期,进而逗起悲凉之感,这也是一种生命的感受。
生命衰亡的景象,虽然从世俗观念上看,并不美丽,但也是很动人的。这种动人之处,不在一般的感觉中,只有在非常细致、非常文雅的心灵感觉中才会有。
三、作业
1.思考:在《故都的秋》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2.写一篇作文《杨凌的秋》
四、板书设计
故都的秋
郁达夫
秋院晨景 赏秋 清
秋槐落蕊 知秋
秋蝉残声 啼秋 静
秋雨话凉 叹秋
秋树奇观 绘秋 悲凉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为《故都的秋》第一课时,总体上学生课堂主动,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基本完成了本节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在分析作品中呈现的秋景时,学生能够概括,但语言不够精炼,在分析秋景特点以及技巧时,学生分析的比较细致,但还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学生不能很好地使用,在对作者情感剖析的时候,由于学生的阅历较浅,对此把握不确切,学生的诗词积累过少,有关“秋”的诗词,想到的不多,课后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适当渗透一些郁达夫的生平事迹,加深学生对作品的把握,注重语言规范性的训练。加强学生的课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