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书大赛初中理科组赵婷(几何图形初步)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4.2 直线、射线、线段
第1课时 直线、射线、线段
一、学习目标:1. 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了解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2. 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会用正确的方法表示直线、射线、线段.
3. 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并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三、教学难点:理解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与联系,掌握“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化。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1. 观察下列图形,回忆小学时候的知识,将你联想到的图形填在图形下边的横线上(填“直线”“射线”或“线段”).
2.自己动手,分别画一条直线、射线和线段.
[设计意图] 通过从熟悉的图片中抽象出几何图形,不仅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直线、射线、线段,而且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现实生活中几何图形无处不在。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1:直线
1.直线的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合作探究:过一点O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A,B可以画几条直线?
\
(2)要点归纳: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简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受“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这一性质。。
(3)想一想:如果你想将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并使其不能转动,至少需要几个钉子?你知道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了把钉子抽象成点把木条抽象成直线的过程,从而加深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
(4)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有关直线的基本事实的例子。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类似运用直线性质的实例,使学生进一步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而增强学生数学的信心和欲望。
2.直线的表示方法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下图中的直线
要点归纳:表示直线的方法:
①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m;
②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直线CE。注:这两个大写字母可交换顺序.
[设计意图]几何图形的表示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会用几何语言来描述几何图形,同时要特别强调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时,端点和方向问题,让学生能读会写
3.点和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纸上画一条直线和一个点,想一想点和直线有哪些位置关系?
几何语言:点A在直线l上(直线 l 经过点 A),
点B在直线l外 (直线l不经过点B )
(2)在纸上画两条直线,它们之间有哪些位置关系?
几何语言:直线a和b相交于点O
要点归纳: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不同几何语言之间的转换的能力,明确点与直线、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针对训练
(1)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语句改过来:
① 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
② 一条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ab”;
③ 一条直线既可以表示为“直线AB”又可以表示为“直线BA”,还可以记为“直线m”.
(2)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①直线EF经过点C;
②点A在直线l外.
(3)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①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
②线段AB,CD相交于点B.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学生用文字、字母、图形、符号或图表等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探究点2:射线、线段
1.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思考:类比直线的表示方法,如何表示射线和线段?
要点归纳:表示射线、线段的方法:
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d、线段a
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如射线OA、线段AB。
注:在表示射线时这两个大写字母不可以交换顺序.
[设计意图]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导出新知,让学生由已有的数学知识,类比直线的表示法完成本节又一重点内容“射线、线段的表示法”,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几何语言的表达能力,再一次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1)议一议:如何由线段得到直线、射线,如何由射线得到直线?三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①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联系:
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
将线段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
联系: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②观察自己的画的直线、射线和线段,想一想它们有什么区别?填写下表: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猜一猜:以下三个箱子中各有一个数学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均为打一线的名称)?
[设计意图]以数学谜语的形式再次考察直线、射线与线段的性质,增添了数学的趣味性。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直线、射线、线段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1.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不同几何语言 (文字语言、图形语言) 的相互转化.
3. 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4. 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小结,可以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另外,从学生的小结中可以反馈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反思。
(四)当堂检测
1. 在同一平面内有三个点A,B,C,过其中任意两个点做直线,可以画出的直线的条数是 ( )
A. 1 B. 2 C. 1或3 D. 无法确定
2. 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 线段L B. 直线ab C. 直线m D. 射线Oa
3. 下列语句准确规范的是 ( )
A. 延长直线AB B. 直线AB,CD相交于点M
C. 延长射线AO到点B D. 直线a,b相交于一点m
4. 如图,A,B,C三点在一条直线上,
(1) 图中有几条直线,怎样表示它们?
(2) 图中有几条线段,怎样表示它们?
(3) 射线AB和射线AC是同一条射线吗?
(4) 图中有几条射线?写出以点B为端点的射线.
5. 如图,在平面上有四个点A,B,C,D,根据下列语句画图:
(1) 作射线BC;
(2) 连接线段AC,BD交于点F;
(3) 画直线AB,交线段DC的延长线于点E;
(4) 连接线段AD,并将其反向延长.
(五)拓展提升
6.往返于A、B两地的客车,中途停靠三个站,每两站间的票价均不相同,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设计意图]及时获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有所提高,明确哪些学生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以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
五、板书设计
4.2 直线、射线、线段
1.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直线、射线、线段的比较
3.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A在直线l上(直线 l 经过点 A),
点B在直线l外 (直线l不经过点B )
4.直线和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a和b相交于点O
六、作业设计
课本129页 习题4.2 第4题
七、教学反思
直线、射线、线段的相关概念,学生在小学已接触过,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并能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然而,在实际教学环节中,学生动手画图的机会较少,直接体现在学生课后作图时,部分人出现线段和直线混淆的情况。基于此,在接下来的备课和教学中,应适当考虑学生的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