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教研活动» 教研成果

【教学设计】《认识生命》--张倩

发布日期:2024-12-25   阅读次数:

认识生命

课题

认识生命

课时

1

教材

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七年级上册第八课《生命可贵》第一框。本框内容是生命教育的起点,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生命认识生命

本课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特点,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审视代际生命的接续;精神生命的传承。为后面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守护生命,做好铺垫。

学情

分析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对生命已有初步的思考,他们也见证了现实生活中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知道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是由于阅历认知的不足,他们对生命的认知还是不成熟不全面的大多停留在肉体的生命上对精神生命认识不足,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正确的生命观。

核心

素养

政治认同:理解个体生命与他人、社会、人类的关系,明晰生命的接续中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

健全人格: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善待他人生命,正确理解死亡。

责任意识:体会生命的价值,增强热爱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教学难点: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时政播报导入——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

【新课讲授】

一、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思考:在今年受到表彰的三位已故人士中,我们能发现他们来自不同的领域,他们同为祖国发展作出杰出贡献,但是为何走的人生道路却不一样?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二、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

思考:如果你觉得自己虚度了时间,想要重来,可以吗?

曼罗兰:“人生不售来回票,一旦动身,绝不能复返。”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不可逆的。从婴孩成长为儿童,又从儿童成长为青少年,再到中年和老年,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天。

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

1.按照人类平均寿命75岁来算,每个人的人生都只有“900()格子”。那么生命格子图的最后一格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新陈代谢、生老病死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2.每个人都避免不了生命的“最后一格”,那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900个格子”?

有同学认为:“反正结局都一样,过一天算一天,躺平快乐才是王道。”

帕米尔高原上的雄鹰——拉齐尼•巴依卡。202114日,拉齐尼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

我们应感恩生命的获得,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奋斗和奉献之中,让生命的每一段历程都变得精彩和有意义。无数英烈为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献出最宝贵的生命,是对有限生命却有无限意义的有力诠释。

四、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

1. 当人的生命画上句点的那一刻,是否意味着他们彻底消失呢?

拉齐尼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荣获人民卫士——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巴依卡曾说:“没有国家的界碑,哪里有我们的牛羊,我倒下了,还有我儿子,我儿子倒下了,还有我儿子的儿子。”

巴依卡的孙女说:“从太爷爷算起,70年来,一家三代接力戍边。我和弟弟拉迪尔,会像爸爸一样,接过祖国的五星红旗,站在帕米尔高原,守住祖国的国门!”

2.从巴依卡一家三代70年守卫边境的故事中,你感受到生命的什么特点?

人的生命是代代接续的。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个人的生命很短暂,但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生命的接续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五、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1.探究与分享:

孔子与马克思的思想、精神为什么会流传至今?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臧克家的这首诗通过对这两种人生状态的对比,强调了人生的真正价值不于生命的长度,而在于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即一个人对社会、对人民的贡献和影响。

2. 在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文化墙上,挂着巴依卡和拉齐尼父子俩巡边的照片,每当新兵入连,老战士们都会讲述他们一家三代爱国戍边的故事,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新战士和当地的每一位护边员。

红其拉甫边防连连长:“听完之后战士们都很感动,也想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继续守好祖国边防线。”

“也想沿着先辈们的足迹继续守好祖国边防线”这句话体现了怎样的精神?

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3. 你还知道哪些思想、精神流传至今?

比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中国女排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等。

六、课堂小练

把下面名言与对应的生命特点连接起来

七、课堂小结

激发学生对时政的关注

从先进模范人物身上感受到生命的独特性

从名人名言中感受生命的不可逆性,引导学生珍惜每一天。

学习拉齐尼的舍己为人精神,小组讨论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生命。

从拉齐尼一家三代接力戍边的故事中感悟生命有接续。

体悟精神生命的传承

对接考点,展开练习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