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清华园 探秘科学境||我校学子的清华科学营之旅
近日,我校学子马平野、马跃鸣作为2025年陕西省“英才计划”入选学员,怀揣对前沿科学的热忱踏入清华园,在生命科学学院为期四天的暑期学习活动中,沉浸式感受顶尖学府的学术魅力,在探索与交流中收获知识、友谊与成长,为青春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顶尖学府的独特魅力:前沿引领与育人智慧
清华大学的学术殿堂向来是学子心中的向往之地。此次研学中,“超前于教科书,递呈最新发现,提供最新视角”的课程特色,让两位同学深刻体会到顶尖学府的科研前瞻性。生命学院院长介绍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展现出其育人智慧——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激发探索欲与创新力。
校园里古典雅致的建筑与步履匆匆的学子相映成趣,浓厚的学术氛围扑面而来。马跃鸣同学坦言,踏入校园便被这种“知识的强大魅力”深深吸引,而马平野则在与师生的互动中,感受到清华特有的“从游”文化:师生亦师亦友、携手共进,汇聚时如炽热火焰,散开后似满天繁星照亮四方。
学术探索:在挑战中迁移知识,于交流中拓宽视野
活动首日的两场重磅讲座拉开了科学探秘的序幕。“追踪细胞和胚胎的命运”“植物对重力的感应” 两大主题讲座,将前沿科研成果生动呈现。其中 “植物对重力的感应” 讲座与马平野的研究方向相关,当讨论陷入研究瓶颈的关键猜证步骤时,他结合“淀粉体属于微体”的知识点,联想到“细胞骨架”的作用,虽因信息有限存在推测疏漏,却展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迁移能力。随后,他还成功解答了清华老师提出的创新性问题,在思维碰撞中深化了对科研的理解。
来自世界各地的教授们则为学子打开了更广阔的学术窗口。植物学、神经科学、数字模拟等多领域的前沿报告,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读深奥知识。马跃鸣特别难忘教授们的共同特质:“无论国籍与语言,他们对学术的执着、对知识的精益求精,以及对人类福祉的关切,都深深烙印在心里。”
协作与成长:朋辈激励中突破自我
全英文授课、小组PPT制作等环节,成为检验与提升能力的“练兵场”。面对全英文课程,马平野借助电子词典与相机记录要点,高效吸收知识;小组协作中,上海外国语学校附中王誉璇同学清晰的逻辑与组织能力,让他深刻体会到“人外有人”的道理,两人深入交流PPT思路,在两小时内从论文中挖掘并解决多个关键问题,展现了高效协作的力量。
这种“朋辈竞争与协作”的氛围同样感染着马跃鸣。面对英语论文的挑战,同学们迅速凝聚成攻坚团队:英语强者深研文献,AI 能手技术赋能,PPT 制作者精心呈现,英文汇报者自信展示。“再艰巨的任务,在齐心协力下都变得不再艰难。”马跃鸣感慨道,同学们主动求知、勇于挑战的精神,让她深刻反思自身不足——以往缺乏主动性、易轻言放弃、思维局限等问题,成为未来成长的“改进清单”。
结语:以清华收获为阶,勇探科学奥秘
四天的研学之旅虽短,却成为两位同学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他们不仅带回了前沿知识、协作经验,更汲取了“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神力量。正如马平野所言,这次经历是“探索的欣喜与成长的收获”;马跃鸣则表示,将带着这份感悟“走出舒适区,以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继续前行”。
相信两位学子将以此次清华之旅为起点,带着对科学的热爱与执着,在逐梦路上不断探索,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作者:曹钰 初审:徐恒明 终审:韩党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