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中长期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2017-10-11   阅读次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中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7年-2021年)

(草案)

建设高水平的附属中学,事关大学教职工和示范区群众的切身利益,对于大学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和杨凌实现教育强区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附中的办学水平,根据《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十三五”发展规划》、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规划。

一、 校情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是隶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公办完全中学,属于大学二级单位,实行大学校长法人下的二级法人制度。学校占地105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学校现有54个教学班,学生2980余人,教职员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2011年晋升为陕西省标准化高中。

(一)办学优势

1.拥有区内雄厚的师资力量

现有教职工197人,其中专任教师164人。专任教师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147人,占98.6%;中高级职称的共136人,占教师队伍的82.9%,其中正高级教师2名,高级职称70人,占教师队伍的51.5%。特级教师2名,陕西省学科带头人2名,省级教学能手8名。初步建立起的这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教风严谨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宝贵的人力资源。

2.拥有锐意进取的领导班子

校级领导4人均为大学本科毕业,具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王常劳校长办学理念先进,勇于创新,工作经验丰富、扎实高效。10多名中层干部,业务精、能力强。领导班子成员专业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团结协作,勤政廉洁,务实高效,锐意进取。

3.教育教学质量在全区处于领先地位

近几年来,学校不断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在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中考、高考、学科竞赛成绩连年居杨陵区第一,教学质量高位运行,学校知名度不断提高。

4.拥有一定的管理体制机制的优势

学校有大学的大力支持,也不断得到杨凌示范区的鼎力相助;有优良的传统可以继承;建立健全了主要的规章制度,基本上做到了制度化管理;学校管理严格,学风浓,教风正。

(二)存在问题

1.素质教育尚需全面推进

我校虽然在全区教学质量突出,但与省内名校和强校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衡量,尚有一定差距;学校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在保持规模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探索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模式,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2.德育体系急需完善

我校生源两极分化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理想目标不明确。如何完善德育体系,加强学生习惯养成和心理方面的指导,迅速转化学困生,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以优化学风、校风,是我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3. 教育教学管理还需加强

管理体制、机制、观念需要创新;管理制度、管理方法、评价体系需要完善;学校整合后遗留问题突出;人事结构复杂。为此,要尽快完善科学有效的质量监控、绩效管理、目标责任制和奖励等机制,使整体管理更具有实效性、精细化、人文性,发挥更强的激励作用。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度需要提升。

4.课堂教学有效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轻过重的学生课业负担,使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促进学生多元化成才的愿望,必须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实际的有效教学策略。

5. 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学校师资队伍整体实力较强,但同时也面临名特教师数量不足、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弱、教育理论储备不够和整体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的挑战,职业倦怠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受制于编制,优秀教师引不来,留不住。如何培养一批在全省有影响力的品牌教师,缩小教师能力差别,成为学校发展必须破解的突出问题。

6. 办学条件需要改善

我校硬件和软件环境与省级示范化中学的要求尚有差距,生均拥有量还不能很好的满足教育教学需求。校园文化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学科资源还需要进一步丰富。

综上所述,西农附中经过历任校长和全体师生的团结拼搏和不懈努力,学校已实现规模发展目标,整体教育质量在全区名列前茅,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得到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认可。但是,学校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与大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不适应。

二、 发展战略

(一)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战略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正确把握教育规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终身发展奠基。

(二) 办学理念

总的办学理念是:和谐发展,奠基未来。为此学校坚持“人本理念、先教理念、开放理念、法制理念、质量理念”为核心的“五大办学理念”

(三)办学目标

1.力争在2018年实现省示范校目标;

2.力争到2021年全面实现学校现代化;

3.力争到2025年实现高品位、强特色、精内涵、全省一流、全国闻名的学校。

(四)治校方略

坚持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科研兴校、特色显校。

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管理为本、领导为范。

三、2021年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

到2021年,把学校办成一所现代化的高水平省级示范学校,学校实力居于陕西省高中20-30位,在校本研修、德育建设等方面形成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建成教育设施更加先进、成绩更加突出,为大学和杨凌人民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助力大学实现“双一流”的目标。

(二)管理目标

本着科学、民主、高效、务实的管理理念,实现管理制度化与人性化的统一,能够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机制,坚持校长负责制,发挥党总支的监督保证作用,完善教工代表大会制度等。采用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的管理手段,实现管理现代化、智能化。

(三)育人目标

围绕中国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把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合格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既有国际视野,又有爱国情怀,在学科兴趣爱好、科技、计算机、体育、艺术等活动方面个性特长有提升,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人做事。

(四)教学质量目标

力争使高考二本升学率和重点大学录取率每年提升3%,到2021年中考升学率达到85~90%;高考二本升学率达到90%,重点大学录取率达到60%。学科竞赛成绩进一步提高。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五)师资建设目标

经过培训和引进的形式,逐步形成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水平一流,育人艺术精湛,不断开拓创新的教师队伍。硕士研究生学历提高到25%以上。主要学科均有省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名师。

(六)教育科研目标

完成“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丰富的科研成果,突出发挥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实效性;教学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使学校成为省级教育科研示范学校,成为全省闻名的学校品牌。

(七)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要以凝炼学校精神文化为基础,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使命,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立足校情,科学谋划,突出重点,初步形成特色鲜明的学校文化风格和完善的学校文化体系,使文化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文化凝聚力显著增强,努力创建文化品味高的书香校园,环境优雅的绿色校园,创建国家级“绿色校园”。

(八)后勤工作目标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师生满意度不断上升。实现后勤管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信息化;财务管理严谨规范、正确无误。学校财务、会计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善;校园无重大安全事故。

(九)教师待遇目标

力争使我校教师平均年收入逐年有所提高;力争使教职工的福利待遇、工作条件逐年得到提高和改善;每年对教师进行体检;力争对每个教师进行高层次的业务进修轮训,力争使每个名特教师享受出国培训机会。

(十)硬件建设目标

学校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来建设,改造,突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信息化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智慧化成为教育管理的主要形式,全面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管理智能化目标。

四、实现目标的主要措施

(一)坚持和完善校长负责制,落实民主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

(1)起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章程》,明确校长的权利与义务。要保证校长责权利的统一,充分保证校长依法管理学校的权利。

(2)进一步落实民主管理。重大问题实行民主决策(通过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职工代表大会等),要进一步增强学校在职称评聘、年度考核、评优树模、重大资金投入、分配方案等工作的透明度。完善教代会制度,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教代会,审议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计划,改革方案等重大问题,审议校长工作报告,评议、监督学校中层以上干部,维护教职工根本利益,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重视学校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工作。定期听取工会意见,定期召开教职工座谈会,听取对学校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认真反思,改进工作。充分发挥家委会的桥梁、监督作用、充分利用家委会的资源优势和宣传影响力。

(3)强化岗位责任,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的责任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保证教育教学秩序的稳定。

(4)实行分层管理和目标管理

各部门要层层分解学校各项工作,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部门工作目标。采用对实施目标的过程和结果考核并重的做法,做到职责明确,政令畅通,实现学校工作的良性循环。

(5 严格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实行制度化管理

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奖惩制度,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教职工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逐步完善全员聘任制和薪酬分配制度。

(二)干部队伍

以加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和执行能力建设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决策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为重点,建设一支思想进步,观念领先,勤政廉政、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广大师生满意的学校干部队伍。

  1. 坚持学习制度,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要定期组织干部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教育管理理论;要经常走出去、引进来,开阔办学视野和办学思路,继承附中优良的办学传统,学习和借鉴优秀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实现干部观念与知识的更新,增强领导干部自身素质的修养,提高管理水平。

2.各级干部必须严以律己,行为世范

工作中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用人民满意不满意来检验工作成果;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要求职工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班子人员要有苦干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增强服务意识,顾大局,识大体,思想一致,互相支持,团结合作。

自觉用教育发展的最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平台;具备现代管理观念,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用管理来促进人的发展。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科学知识,并付诸于实践。

强化调查研究意识,为决策出台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大事上让群众参与决策,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对于多数群众不同意的事慎重决策。坚持依法管理,对于不符合法律制度的事情敢于抵制,并为之不懈努力;坚持校务公开,实行重大决策提交职代会讨论制度。

关心群众、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出台政策要符合群众要求。要理解教职工的情感,关心教职工的疾苦,尊重教职工的劳动,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

把思想教育作为团结职工、促进发展的手段;熟悉和掌握思想教育的基本方法,自觉形成思想教育体系;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以此激发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3.加强干部的考核评议工作

每年年底,主任以上领导干部必须向全体教师或者教代会述职,全体教师或者教代会代表对每个干部本年度的德、绩、能、勤满意率进行测评。

4.重视后备干部的选拔和培养

逐步引入民主推荐、竞聘上岗制度,形成一支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后备干部队伍。

5.完善制度,切实保障依法管理

认真执行国家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确保财务工作符合国家现行政策,杜绝一切不规范的财务工作行为;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用制度去规范管理。

6.强化监督,切实保证整体目标实现

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作用;班子成员要自觉接受监督,定期征求教职工意见。

(三)德育工作

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工作根本任务。力求在工作实践上有创新,工作实效上有提高,全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系列化,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形成德育队伍精良、管理网络顺畅、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打造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

1. 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构建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础的教职工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模式。把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发挥我省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开展系列活动。

(2)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加强对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激励学生完善自我,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3)抓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学校要制定后进生转化工作方案。全校教职工,尤其是班主任要做好问题学生的个性化诊断工作,制定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转变方案,帮助、督促学生成长。要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开展诚信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的亲情教育。

(5)加强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举办法律讲座、案例分析、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逐步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行为规范预警机制,构筑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坚实防线。完善充实心理咨询室,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辅导咨询服务,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工作,特别关爱特殊学生,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工作。

(6)开展生存教育和安全教育。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自护自救能力、环保意识、集体观念、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中增强合作意识。积极开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和常规的安全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安全意识警钟长鸣,所有活动坚持“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采取一切措施保障师生安全。

2. 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树立全员育人意识,教育广大教师自觉承担育人责任,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道德行为和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完善全员导师制,做到兼顾全体,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创出品牌。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班主任等作用,坚持正面教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2)高度重视学科德育,引导教师充分挖掘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克服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现象。要逐步把学科教师德育工作情况纳入教师考核。

(3)开发德育课程。根据我校情况,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课程体系,尝试开发德育校本课程,比如时政课、校会班会、名师专家讲座、专题片、环境课程等;高标准规范学校的活动课程,如艺术节、文化节、读书节、科技节、运动会、军训、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常规教育月、重大节日庆祝活动等;积极开展一些社会实践-----参观访问、社会实践调查等。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每项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安排不同内容,做到循序渐进、务求实效。

(4)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制度,促进德育工作规范化。积极推进学生民主管理,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教育,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进一步完善学生会工作制度、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要求学生参与面再广一些,管理再规范一些,实效性再提高一些,社会影响力再扩大一些。

(5)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利用主题班会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活动,逐步形成班会的系列化成果。注重并规范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形成班内正确舆论导向,形成既有学校统一格式又有各班特点的班级文化标识。坚持开展争创先进班集体、先进个人活动。

(6)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社会实践制度,积极开展学生进社区等活动,让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拓展德育基地建设,逐步建立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四大板块为核心的德育基地网络。

(7)拓展宣传渠道,完善学生广播,建设学生电视台,利用校园网络和人人通平台、陕西省科创平台等,建立班级空间、个人空间,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加强师生交流,拓宽教育途径。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约束、拒绝网上不良内容。利用微信、微博和微视频等新媒介,传播好校园正能量,提升学校影响力。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完善学校文化环境,丰富师生文化活动。制定学校文化发展规划,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完善学校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积极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办公室文化、餐厅文化。建设学校荣誉室,在校园内增设名人名言警示牌,建设富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景观,教学楼内张挂师生书画作品等。对校园重新进行规划,加强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工作。与有关部门配合,净化校园周边环境,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

(9)利用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方式开展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学校决策、服务、协调等管理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同时利用家长资源服务学校、教育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沟通情况、相互配合,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施教。

(10)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学校要充实心理咨询室的软硬件。心理咨询室要完善全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要与学生建立多途径的心理联系,要使学生心理上的郁结能够有途径得到发散和排解。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心理特征,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指导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要建立班级、宿舍心理委员制度,不定期地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辅导,使他们的群体心理调适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3.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 以四支德育队伍为主体,形成全员、全程育人机制。即:以校长为首的管理队伍,以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以学生会干部为主要力量的学生队伍,以家长委员会为核心的家长队伍。建立德育科研机制,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选定几项实践指导意义较强的德育课题,加强对德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定期召开研讨会,征集德育论文,提高研究水平和实效。

 (2)完善德育评价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区评相结合。每学期全校评选一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进步生、学习标兵以及其他各类标兵,并在全校表彰奖励。各班可以根据各班情况选出班级各类先进学生。

(3)启动“德育名师”工程,发挥“德育名师”的示范作用。全力打造一支懂理论、懂方法、有思想、有能力、能够与学生为师为友、胜任各年级学生思想工作的班主任教师群体。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学习、组织班主任工作的经验交流与传帮带活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校本教研,并通过全校性的模范班主任、德育名师评选,力争2021年学校能够胜任班主任的教师占学校教师的90%以上,其中被广泛认可的优秀班主任要达到70%以上。

(4)把握好对违纪学生教育处罚的力度。制定完善学生违纪处罚条例,对于各种严重违反校纪的学生要依据学校有关规定及时予以惩戒,以正校风。

 (四) 师资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培养、引进并重的方针,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一批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将师德教育贯穿于教师职前培养、职业准入、职后培训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岗位聘用和奖励惩戒的首要内容。采取领导评价、教师互评、学生评价、社区和家长共同评价的办法,每年开展先进教师评选表彰活动。坚决禁止体罚学生、索要礼品等严重有违师德的行为。在评优升职晋级中坚持师德一票否定制。不断加大对师德师风先进典型的宣传表彰力度。

2.加强教师培养培训

(1)加强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力争青年教师三年达到合格标准,2/3教师成为学校骨干, 1/3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45岁以下教师要制订个人专业成长方案,明确自己成长的目标、措施。教研室要加强检查、督促和奖惩。

(2)坚持教师岗位培训,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深入钻研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抓好校本研修,鼓励教师全员参与教研教改。每个教师每五年应接受不低于360课时的继续教育培训。积极参加省教师素质提升工程。

(3)坚持学习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鼓励、支持教师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45岁以下中小学教师通过在职学习、脱产进修、远程教育、自学考试、攻读教育硕士等多种学习途径提高学历水平。取得硕士生学位人数要达到25%。

(4)所有班主任教师每五年须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针对班主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加强班主任工作基本规范、班级管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等专题培训,不断增强班主任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书育人的本领。

 3.实施学校的“名师工程”工作方案

借助国培计划和陕西省“中小学教学名师成长计划”和“中小学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对学校教师中的省市级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学科带头人等,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再培训,通过课题研究、与名校名师交流、引进来走出去等途径产生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形成一支科研水平较高、课题研究能力较强、指导作用发挥较好、辐射其他学校的科研名师团队。要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成立学校的名师工程领导小组,制定筛选、培养名师的计划,制定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管理制度,包括待遇。

4. 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加强与名校的合作

聘请一批校外教育教学专家,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来校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个性化诊断”,找出问题及原因,制订对策措施,帮助教师成长。要充分利用名校名师资源,助力我校骨干教师成长。培训的形式要能够调动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尽可能形式多样、轻松活泼、师生互动、富有成效。

5.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及学术交流活动

坚持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的常规教研交流活动,进行案例交流、经验交流、论文交流等,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重点加强“通过课堂有效性”、“两考”命题、教育信息化、素质教育等前瞻性课题研究。要提高教科研的整体性、针对性、创新性和实用性。利用网上交流平台、县区学科交流平台,动员教师积极发表教学反思、教学随笔、读后感等。

6.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培训

任课教师都能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不断拓宽信息技术教育的应用范围。要制定相关检查与奖惩办法,督促45岁以下青年教师熟练掌握智慧课堂的教学手段和微课录制方法,积极参与一师一课活动,并提高获奖水平和层次。

7.用“引进来”的方式,充实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努力解决教师正式编制,吸引优秀师范生,提高名师的物质待遇,吸引名师来校工作。

8.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完善教师职业道德、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科研工作等方面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坚持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结合,在工作安排、薪酬分配、职称评定、优秀评选等方面,形成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机制。积极实施职称评聘分离制度,打破职称聘任终身制,逐步形成专业技术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

(五)教学工作

坚持质量立校,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加强教学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强大的科学知识、实践能力支撑。力争实现中、高考成绩稳步提高,向省内一流中学目标迈进。探索适合每个学生发展、促进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在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多样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优化课程结构,规范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1.完善课程结构,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

扩充师资力量,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适应新高考,落实学生自主选课制度。

2.高水平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主要以科技、体育、艺术、社会实践为主要学习领域,同时在每个学习领域中由学科课程或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中开发和建设具有系列性的校本课程,也可以结合学校文化建设,围绕杨凌农业的主题,开发和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课程,逐步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系列化的校本课程体系。

3. 落实省“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教研室研究制定符合我校实际、借鉴名校经验的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工作方案,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采取一定措施,激发教师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适应新高考,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及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

4. 关注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

积极推行分层教学、选课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学习选择机会。重启春笋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自主招生,探索高中阶段拔尖创新学生和特殊才能学生培养方式。建立规范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注重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

5. 提升我校校本研修影响力

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培养模式等方面探索我校的特色发展道路,满足不同潜质和志趣学生的发展需要。进一步规范校本研修工作,积极参与全省甚至全国有关活动,努力提升我校“校本研修”在全省的影响力。

6.坚持落实教学常规的有效做法

要抓好日常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课前准备环节、课堂讲解环节、课堂评估环节、作业检查环节和课外辅导环节等。各个教研组、备课组要努力提升本组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本学科在学校的地位,争创明星教研组、备课组,切实保证教研各项工作更加有效。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反思及其交流、改善集体备课、每学期的各级公开课等等制度。

7.采取措施留住好生源,严格学生准入制度

教务处要制定各种有效措施,留住我校培养的初中尖子生,吸引周边学校的尖子生;同时坚持初一、高一新生以及插班生入学考试制度,保证优质生源。实行招生负责制,学校决定招生的规模、要求,由年级组长及教师代表参与本年级的招生和分班的监督工作。

8. 坚持学校教育教学的对外开放

坚持校园开放日活动,广泛宣传我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和办学目标,展示全校师生的成就,听取家长、兄弟学校对我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改善我们的工作。

加强与发达国家、省内外名校间的教育交流合作,建立校际交流合作机制,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互换、有效开展访学活动,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中学生。

(六)文体卫生

加强体育、音乐、美术等活动,形成我校特色的体育、艺术项目。

  1. 抓好师资这个关键

引进优秀的音乐美术教师,同时加强业务培训、建立竞争、奖励机制和借助校外力量等等措施,抓好艺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每个音体美教师必须开设校本课程,并作出成绩,形成学校的亮点和品牌,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2. 搞好制度管理

每学年至少举办一次学校运动会和一次全校艺术节。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建立健全卫生规章制度,强化学校环境的整洁。

3.推出优势项目

大力抓好体育、艺术、科技等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积极开展平时的活动,使之正常化、规范化、大众化,积极参加参加省区比赛。必须形成我校特色的优势体育项目、艺术项目。添置必要的音体美器材,保证每个学生掌握2项体育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在爱挑战等活动中力争使学生才艺得到展示,学校排名在全区各校前列。

4.注意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搞好保健宣传教育,做好对疾病的群防群治工作,采取有效控制校内传染病发病率及近视眼新发率。必须保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达标率达到95%以上。

(七)学校硬件建设

按照现代化的标准来建设学校,教学设备等等硬件完全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1. 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每年建设2个以上的智慧教室。开通每个班级的网络,实现教学网络资源班班通。利用人人通,每个班级、每个学生建立学习空间。链接陕西省教育电子政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改造和优化校务管理工作。开设电子阅览室。改造录播室。使绝大多数家长加入智学网,配合学校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建设远程建设学生电视台。增添LCD液晶屏等设备。完善校园一卡通工程,“一卡通”包括食堂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门禁管理系统、考勤管理系统、签到管理系统等。实现“一卡通”系统与电子校务系统的无缝对接。最终达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

2. 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能力培训,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100学时。到2020年,学校教师达到教育技术能力规定标准,60%的中小学教师完成中级培训,完成管理人员全员初级培训。

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积极推行基于网络的高效课堂。基于信息技术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多媒体辅助教学、网络辅助教学等不同应用形式基本覆盖所有课程教学。

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活动。学校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常态化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组织45岁以下教师开展微课等评比活动,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国家重点课题《智慧校园与中学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充实学校资源库,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实现办公无纸化,教学管理实现系统化、数据化,学生素质评价实现信息化。

努力实现“智慧教育示范学校”目标。

3. 努力实现教学设施、设备达到国家级、省级标准

要按照教育部和陕西省示范化中学的要求装备理化生实验室、地理室、历史室、通用技术教室以及音体美等等部室,新建理化及生物探究室。建设具有农大附中特色的学校气象台、生物园等。学校图书总量要逐步达到省级示范化标准。

(八)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1.切实提高学校党总支领导改革发展的能力

党总支要认真研究和把握基础教育教育规律,紧扣事业发展和改革大局,不断改进领导方式方法,切实加强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强化自己在事业发展中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充分发挥党总支把方向、管大局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依法治校,健全民主监督机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妥善研究解决师生员工的各类实际问题,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形成促进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2.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头脑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教师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老师,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八字真经”。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重大任务的统筹谋划,切实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3.扎实抓好队伍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探索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加大对青年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体系,完善干部考评办法,推动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常态化,着力提高干部把握规律、谋划发展、攻坚克难、凝聚人心和真抓实干的能力。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统筹推进“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满腔热情地做好各项聚心、暖心、稳心工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师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重要作用。

4.全面加强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完善目标考核机制,形成严格遵守制度、自觉依章依规办事的良好风气。

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之以恒地反对“四风”,切实践行“三严三实”,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精神,以优良党风促校风、带学风、改作风。

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各项制度,用好监督执纪的“四种形态”,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和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

五、保障机制

本规划是学校今后五年的基本发展蓝图,是统一全校师生员工思想和行动的纲领性文件,必须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规划任务圆满完成。

(一)增强责任意识

召开全校教代会,广泛征求教职工对规划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更科学、更完善;使每个教职工明确目标要求,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二)加强统筹协调

校领导班子成员要增强战略管理意识,集中精力谋大事、抓机遇,准确判断形势,做出科学决策,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前瞻性,全面推进规划任务的落实。学校每年以重点工作的方式对规划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学校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共同抓好贯彻落实。

(三)明确目标任务

各部门要按照规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明确自己具体任务和责任。要围绕规划的战略目标、主要任务,本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全面落实的原则,提出实施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要抓紧制订学校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四 )加强检查督导

鼓励各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实施规划。学校每年对规划实施进行督导检查,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和评估。

(五)充分利用资源

要努力争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示范区以及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兄弟院校对我校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持。积极争取其他师范院校、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部门和专家的技术指导与支持。

六、实施步骤

本规划实施时间为五年,具体安排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宣传阶段

时间从2017年1月--2017年3月,重点完成以下工作:

1.形成信息发展规划编制文本。

2. 征求教职工意见建议,组织专家论证和修改,完善规划。

3.宣传学习规划。在全校职工范围内宣传学习本规划,让全体教职员工了解规划内容,统一思想,增强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

(二)初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17年3月--2017年9月。

2.重点工作:建立符合我校实际的德育工作体系,并在具体工作中加以实施,双差生比例逐步下降,学风比以前更加浓厚;完善学校各个方面的管理制度,使之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完成全校青年教师个人职业成长方案,人人明确自己专业发展目标;教学质量比以前有明显提升;完成校园建设主体工作,校园硬件条件比以前明显改观,其他建设有新进展。

(三)深入实施阶段

1.时间安排:2017年10月--2019年12月。

2.主要目标:规划实施三年后,学校德育工作走向成熟,探索出先进的现代德育工作理论和实践经验,实现德育工作目标;教育教学质量又上台阶,形成富有特色的教学管理经验,并有计划的向外辐射;完成教师队伍高级培训,实现教育理论、师德规范、信息技术等方面大幅度提高,名师团队作用明显;初步完成“十三五”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打造丰富的科研成果,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发挥了学校的辐射作用;其他建设全面符合教育教学要求;在省内有较大影响力,实现示范化中学目标。

(四)总结提升阶段

1.时间安排:2020年1月--2021年12月。

2.主要目标:实现规划总体设想,把学校办成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有品位、有特色、有活力的现代化的高水平省级示范学校,为大学创双一流提供有力支撑。

3.主要工作:全面总结五年规划实施成果,召开区域性发布会,介绍学校科学发展各方面经验,为教育发展提供动力。

 

 

 

 

 

 

 

注:教育现代化简单地说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办学条件和教育环境的现代化;二是教育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三是培养现代化的人。

2010年国家印发《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基本一进入”的目标,就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二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三是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四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五是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6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

 


CopyRight © 2008-202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负责人:张满户  网管员:姬燕  地址:陕西·杨凌  邮编:712100  陕ICP备05052063  技术支持:贝塔网络